导语:2月8日召开的省检察院机关2020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,6名同志作了发言,向大家介绍工作经验,交流和分享体会感悟。他们中,既有受到高检院表扬的优秀办案检察官代表,也有2020年度省院机关先进处(室)和先进个人代表代表,他们从不同角度、不同层面,诠释了新时代辽宁检察人忠诚担当、履职尽责的风采。让我们认真研读他们的发言,从中汲取奋进的信心和力量!
▲省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刘欢发言
不忘为民初心,不负人生韶华
检察官是依法行使检察权的人。我一直认为,将罪犯交付审判,正义就会得到伸张,这便是工作的全部。因此,从考入县检察院的那一天起,我就一直为能够成为一名检察官、在法庭上唇枪舌战、将被告人绳之以法,而不断努力着。
在市检察院工作的五年间,我如愿成为了一名检察官,我办理过辽阳的“二号公案”,也办理过当地有名的黑恶势力犯罪。当立功授奖时,我会满心欢喜;当旁听群众为我鼓掌时,我会暗自高兴;但被害人的儿子走到我面前给我鞠躬时,我的心里却像是压了一块石头,因为除了能把枪杀他父亲的人,送进监狱之外,我不知道还能帮他做点什么。
到了省院以后,我又一次成为了一名检察官助理,身份的转变给了我“重来一次”的感觉,但是认识的转变却是潜移默化,有时甚至是豁然开朗的。
朝阳市院受理了一起故意杀人案。在2019年的除夕之夜,因为情感纠葛,行为人带了一把刀,从葫芦岛兴城出发,来到了100公里以外、朝阳市喀左县的一个乡村。就在当天晚上,在那个除夕之夜,他将被害人李某夫妇双双杀害。
我大概能够想象得到,十年前作为一名检察官的我,受理了这样一起案件的办案流程:提审、告知、打报告、送卷、开庭、法庭教育,接下来可能是死刑临场监督……再之后就可以订卷归档了。或许当时的我,根本没有注意到,李某还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母亲正带着她未成年的孙子、孙女艰难地生活着。
然而,这起案件,检察机关不仅将被告人诉诸审判,还为李某家送来了8万元的司法救助金,又去民政部门帮助李某的老母亲办理了低保,协调学校为李某的子女减免了学费,还到团委为他们一家争取了每年4000多元的慈善基金……
检察官多做了这么多到底意味着什么?是一个先进个人?是一个精品案例?是报纸上的一篇典型报道?还是当事人送来的一面锦旗?应该并非仅此而已。
检察长在一次会议上讲,检察机关做这样的工作暖人心、得民心。这句话平实而深刻,一下子,我就豁然开朗。我想这就是我们开展“命案受害家庭关怀行动”的初衷吧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把党和人民的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。应该说,从检15年来,我第一次以这样的高度来看待我所从事的工作,我想这也正是许许多多检察官明知道这项工作不容易,但仍要做,并把他做好的动力吧。
办案不容易,文书333种,刑法452条,诉讼规则684条,但“关怀行动”却丝毫不比办案轻松。要去了解情况,主动释法说理,有针对性的化解矛盾,还要研究救助方案,推动有关部门一一落实,这不仅考验着检察官的工作能力,更是对检察智慧的一次大考。
真正的“走出去”并非刑检部门检察官的工作常态,要到民政局、教育局、妇联、残联,甚至到社区、街道和村委会去沟通协调,确保救助政策能够落实到位。说着简单,干却不容易。一个检察官给我打电话,他的案子的被害人丈夫是个残疾人,之前本就困难的家都靠着妻子维持着。妻子死了,身患残疾的丈夫手足无措,司法救助金算是解了燃眉之急,但以后的日子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办。检察官了解了情况之后,去了一趟社区,跑了两趟民政,也去了残联,填单子、写申请,跑了一大圈,后续的救助才算有了点眉目,他说:检察官来办尚且如此,要是他自己去跑可就别提多难了。
不久后,在院领导的推动下,省院与省民政厅等十家单位共同下发了《命案受害者家庭成员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的意见》。目的就是为了让检察官多跑一趟,老百姓就能少跑一趟,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和心坎上。我们看到,仅仅一年的时间,全省检察机关对命案被救助人发放的司法救助金,就达到了前三年总和的3.5倍。检察官对200多个家庭进行实地走访,70多个家庭获得了司法救助,60多个家庭获得了民政等部门的社会救助。
如果说,当初想当一名检察官不容易,那么现在看来可能会更难。要练就过人本领,不计较个人得失,坚守公平正义,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崇高的位置。我想,这正是新时代的检察官的责任和担当,这也是我奋斗的目标。
当下,作为一名检察官助理,我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参与这个国家的变革与发展,那就是协助检察官办好每一起案件、认认真真地调研分析总结,通过这样的点点滴滴,为实现公平正义、保护好每一个人的尊严和美好情感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来源:省检察院第二检察部
文字:刘欢 图片:单思奇、康竣博
编辑:李飞 审核:王忠贤
导语:2月8日召开的省检察院机关2020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,6名同志作了发言,向大家介绍工作经验,交流和分享体会感悟。他们中,既有受到高检院表扬的优秀办案检察官代表,也有2020年度省院机关先进处(室)和先进个人代表代表,他们从不同角度、不同层面,诠释了新时代辽宁检察人忠诚担当、履职尽责的风采。让我们认真研读他们的发言,从中汲取奋进的信心和力量!
▲省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刘欢发言
不忘为民初心,不负人生韶华
检察官是依法行使检察权的人。我一直认为,将罪犯交付审判,正义就会得到伸张,这便是工作的全部。因此,从考入县检察院的那一天起,我就一直为能够成为一名检察官、在法庭上唇枪舌战、将被告人绳之以法,而不断努力着。
在市检察院工作的五年间,我如愿成为了一名检察官,我办理过辽阳的“二号公案”,也办理过当地有名的黑恶势力犯罪。当立功授奖时,我会满心欢喜;当旁听群众为我鼓掌时,我会暗自高兴;但被害人的儿子走到我面前给我鞠躬时,我的心里却像是压了一块石头,因为除了能把枪杀他父亲的人,送进监狱之外,我不知道还能帮他做点什么。
到了省院以后,我又一次成为了一名检察官助理,身份的转变给了我“重来一次”的感觉,但是认识的转变却是潜移默化,有时甚至是豁然开朗的。
朝阳市院受理了一起故意杀人案。在2019年的除夕之夜,因为情感纠葛,行为人带了一把刀,从葫芦岛兴城出发,来到了100公里以外、朝阳市喀左县的一个乡村。就在当天晚上,在那个除夕之夜,他将被害人李某夫妇双双杀害。
我大概能够想象得到,十年前作为一名检察官的我,受理了这样一起案件的办案流程:提审、告知、打报告、送卷、开庭、法庭教育,接下来可能是死刑临场监督……再之后就可以订卷归档了。或许当时的我,根本没有注意到,李某还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母亲正带着她未成年的孙子、孙女艰难地生活着。
然而,这起案件,检察机关不仅将被告人诉诸审判,还为李某家送来了8万元的司法救助金,又去民政部门帮助李某的老母亲办理了低保,协调学校为李某的子女减免了学费,还到团委为他们一家争取了每年4000多元的慈善基金……
检察官多做了这么多到底意味着什么?是一个先进个人?是一个精品案例?是报纸上的一篇典型报道?还是当事人送来的一面锦旗?应该并非仅此而已。
检察长在一次会议上讲,检察机关做这样的工作暖人心、得民心。这句话平实而深刻,一下子,我就豁然开朗。我想这就是我们开展“命案受害家庭关怀行动”的初衷吧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把党和人民的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。应该说,从检15年来,我第一次以这样的高度来看待我所从事的工作,我想这也正是许许多多检察官明知道这项工作不容易,但仍要做,并把他做好的动力吧。
办案不容易,文书333种,刑法452条,诉讼规则684条,但“关怀行动”却丝毫不比办案轻松。要去了解情况,主动释法说理,有针对性的化解矛盾,还要研究救助方案,推动有关部门一一落实,这不仅考验着检察官的工作能力,更是对检察智慧的一次大考。
真正的“走出去”并非刑检部门检察官的工作常态,要到民政局、教育局、妇联、残联,甚至到社区、街道和村委会去沟通协调,确保救助政策能够落实到位。说着简单,干却不容易。一个检察官给我打电话,他的案子的被害人丈夫是个残疾人,之前本就困难的家都靠着妻子维持着。妻子死了,身患残疾的丈夫手足无措,司法救助金算是解了燃眉之急,但以后的日子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办。检察官了解了情况之后,去了一趟社区,跑了两趟民政,也去了残联,填单子、写申请,跑了一大圈,后续的救助才算有了点眉目,他说:检察官来办尚且如此,要是他自己去跑可就别提多难了。
不久后,在院领导的推动下,省院与省民政厅等十家单位共同下发了《命案受害者家庭成员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的意见》。目的就是为了让检察官多跑一趟,老百姓就能少跑一趟,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和心坎上。我们看到,仅仅一年的时间,全省检察机关对命案被救助人发放的司法救助金,就达到了前三年总和的3.5倍。检察官对200多个家庭进行实地走访,70多个家庭获得了司法救助,60多个家庭获得了民政等部门的社会救助。
如果说,当初想当一名检察官不容易,那么现在看来可能会更难。要练就过人本领,不计较个人得失,坚守公平正义,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崇高的位置。我想,这正是新时代的检察官的责任和担当,这也是我奋斗的目标。
当下,作为一名检察官助理,我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参与这个国家的变革与发展,那就是协助检察官办好每一起案件、认认真真地调研分析总结,通过这样的点点滴滴,为实现公平正义、保护好每一个人的尊严和美好情感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来源:省检察院第二检察部
文字:刘欢 图片:单思奇、康竣博
编辑:李飞 审核:王忠贤
版权所有:锦州铁路运输检察院
地址: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云飞街三段9号 电话:(0416) 255 1565
技术支持:正义网 工信部ICP备案号:京ICP备10217144号-1
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